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首所综合性大学,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以及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设有22个研究生招生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2大学科门类,拥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创新构建"U-G-S"教师教育模式,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在教师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构建了"优师工程"培养体系,创新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未来教育家"教育博士培养路径,相关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研方面,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建有国家级、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部委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10个。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6项,彰显了学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
(1)大学本科毕业,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申请硕士学位须满3年)。
(2)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于 1949 年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创办的高校之一。学校坐落于享有 “教育之乡” 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校区分布在延吉市和珲春市。延边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同时也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以及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的大学。 学校目前设有 17 个学院,开设 74 个本科专业。在学位授权方面,拥有 10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还自主设置了 5 个交叉学科。学校建有 5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 7 个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2017 年和 2022 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先后入选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此外,学校还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15 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3 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以及 15 个校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2229 人,其中专任教师 1366 人。在专任教师中,808 人拥有博士学位,506 人拥有硕士学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 765 人。学校聘请了包括金宁一、陈芬儿、张涌院士等在内的 100 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并启动了 “图们江学者支持计划”,致力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军人才与青年学术骨干 。
► 其他详情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本硕博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山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建设院校,目前正朝着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目标昂首迈进。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研究生3830人。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基本形成“高峰学科引领、高原学科凸起、高地学科提升”的“三高”学科体系。现有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批40个“1331工程”项目。
1、通过我校同等学力课程水平认定考核。
2、通过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3、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在半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通过。
符合条件的学员,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和山西师范大学相关规定,申请授予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 其他详情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高校,同时是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 高校、甘肃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敦煌医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也是 "中国政府奖学金" 来华学生培养院校和中医学专业 "5+3" 一体化招生院校。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 "勤奋、严谨、继承、创新" 的校训精神,践行 "立足西部求特色发展,传承仁术重开放办学" 的办学理念,遵循 "仁术勤和,玉汝于成" 的育人理念。经过 46 年的发展,学校实现了 "办学层次提升" 和 "办学空间拓展" 两大战略目标,构建起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 7 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现代医学和医学相关学科为主体的 3 个核心专业圈,建立起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办学规模达到万余名在校生、千余亩校园面积、百余名名师名医的现代大学格局。建校以来,已为甘肃及西北地区输送了七万余名高层次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专门人才。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 14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包括 1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 个省级特色学科(A 类)、7 个省级重点学科、2 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和 9 个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本科教育设有 35 个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4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0 个。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建有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 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6 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同时具备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 教学建设成果显著,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0 门,构建起覆盖本硕博各层次的优质课程体系。
► 其他详情
长治医学院是山西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学校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优良传统,坚持“重质量、重实践、重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厚德精业、济世报国”为核心的长医精神,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优秀医学人才。
发展至今,学校构建起了医、工、文、理、管理、艺术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系(部),开设2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编职工971人,其中专任教师639人。师资队伍中,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5名、省级教学名师6人、“1331”科技领军人才13人、“三晋英才”24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拥有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创新团队1个。
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山西省优势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省级一流课程25门。
在科研平台建设上,获批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还获批长治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长治市重点实验室4个、长治市技术创新中心2个。 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实践教学基地142个。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此外,学校还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
► 其他详情
在职研究生院校-招生简章
从突破到卓越:开启职场晋升新通道
ADMISSIONS BROCHURE